关于开展第二届安徽省跨学科主题学习
教研活动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
各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科院、所):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导学校和教师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推广优秀跨学科教学实践经验,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指导委员会跨学科教学指导专委会、人民教育出版社关于开展第三届跨学科主题学习典型案例的通知》精神,经研究,决定开展第二届安徽省跨学科主题学习教研活动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现将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一、目的与任务
1.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要求,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拓展实践育人空间和阵地,在分科教学背景下树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程意识和课程研究思维,加强课程实施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2.引导教师深入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研究,充分发挥跨学科主题学习在教学改革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借助跨学习主题学习来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改革途径。
3.引导教师对教学实践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与实践活动进行研讨,进一步深化在课堂教学各关键环节有效设计的研究,推出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教学案例,指导教师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
二、工作程序
第二届安徽省跨学科主题学习教研活动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分为市级与专业推荐、省级评选两个阶段。本次推荐和征集主要面小学、初中、高中学段所有学科。每个教研项目可推荐1-2项;市级教研部门推荐工作由各市教研部门统一负责组织申报和推荐,每个市级单位推荐案例需兼顾学科平衡,各市不超过20项。根据《关于公布跨学科主题学习省级基地学校培育对象名单的通知》(皖教秘〔2024〕135号)要求,跨学科主题学习省级基地学校培育对象上报案例情况纳入相关考核。具体工作程序如下:
1.由省教科院负责向各市教研室下发案例征集通知。
2.各市教研部门和省教研员按照数量和案例要求,于2月15日前上报推荐典型案例。
3.省教科院组织专家开展审阅和评选,开展案例剖析和成果培育,形成一批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开展典型案例展示、研讨活动,并择优推荐上报案例参评教育部教指委跨学科教学专委会第三届跨学科主题学习典型案例征集。
三、征集评选要求
(一)征集对象
省内中小学学校的校领导、教师、教科研人员等符合要求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教学设计案例。
(二)征集内容
1.单一学科为主的学科实践活动案例:主要是指围绕某一主题,以某一学科为主干,打通学科界限,突出“用中学”“做中学”,依托此学科知识基础和思维方法,借其他学科的思维方法和问题解决策略,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于核心概念和学习任务群的理解与运用、提升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具有实践属性和跨学科属性的活动案例。
2.复杂问题统领的项目学习活动/多学科融合活动案例:主要指围绕真实情境、复杂现象、棘手议题等,指向问题解决,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统整,所有学科围绕同一主题组织教学,关注学生学习和创造性地运用不同学科视角、形成整合性理解和成果的探究活动案例。
(三)申报条件
1.选题符合课程改革深化的政策要求,选题可来源于教育部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中涉及的主题和案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鼓励教师在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框架下自主开发选题,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
3.鉴于新版教材尚未完全使用,本次活动所涉及的核心知识结构以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为准。
4.主导学科在开发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时,务必关注所跨各学科的教学进度安排,严格按照该年级当前各学科的教学进度进行设计,杜绝超前进度和超纲内容。
5.建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经过一轮(一届学生)以上完整实施并不断修订完善,实施效果良好,可借鉴、可推广。
(四)征集要求
1.材料提交:(1)教学设计(模板见附件1);(2)案例征集信息表(详见附件2);(3)其他补充材料,如教学讲义、学生作品、配套资源、师生实践照片或视频等内容。
2.联系方式:省教科院吴老师、叶老师,联系电话:0551-62633809,62642191。案例上报邮箱:ahskxkztxx@163.com。
附件:1.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教学设计模板
2.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征集信息表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2025年1月20日
附件1
“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2025年版)
一、基本信息
推荐渠道 |
□教研项目(推荐人: )
□市级教研部门推荐 |
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标题 |
|
设计者 |
(不超过5人) |
指导者 |
(不超过2人) |
联系电话 |
|
电子邮箱 |
|
通讯地址 |
|
所在学校 |
|
实施年级 |
|
执教学科 |
|
所跨学科 |
|
使用教材版本 |
填写学科教材的版本、册次(地方、校本课程填无) |
案例简介 |
阐明主题的选题来源、具体的任务情境、核心驱动问题(将跨学科学习主题细化为便于学生理解与探究的问题)、这一选题所蕴含的功能和价值进行简要概述,300字左右。 |
|
|
|
|
|
|
二、主题(项目)设计
1.主题(项目)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及课时分配
分析、说明学习主题与课程标准中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学业质量等的联系;简要说明本单元中所需涉及的具体学科及相应知识、方法等;课时分配及每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介绍。
(2)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测试、调研或访谈等分析学生在思维、认知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说明本主题(或项目)学习中学生的思维障碍点和发展点。
2.主题(项目)学习目标设计
从核心素养角度具体描述教学目标,包括本学科的具体目标,以及相关学科目标。
3.主题(项目)学习评价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结合学情和目标,关注过程性评价,设计表现性评价指标。
4.主题(项目)学习活动环境设计
说明开放性学习环境情况,如桌椅摆放、黑板、实验设备器材、多媒体设备、智能终端等(物理环境)和数字资源、软件工具、网络平台等(虚拟环境)等。
5.主题(项目)任务设计
呈现活动名称,概述活动内容、过程、环境等,标注与目标关联。给出驱动或核心问题,说明具体问题情境,明确本单元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一个主题(项目)尽量控制在3-4课时,不超过5课时为宜。每课时可涵盖3-4个任务。
任务(问题)情境:……驱动问题:…...
第1课时:XXXXXX
任务名称 |
任务目标 |
教学活动 |
任务1: |
|
1.2. |
任务2: |
|
1.2. |
任务3: |
|
1.2. |
|
|
|
第2课时:XXXXXX
6.主题(项目)作业设计
结合主题单元内容及目标整体设计单元作业,在作业类型、难度、时长等方面综合考虑,尤其关注跨学科作业的设计。单元作业设计要关注实践性、综合性。
7.主题(项目)教学结构图
通过结构图说明主题中几个活动之间的关系和主要教学内容。
三、课时设计
1.第?课时2.课时标题:3.学习目标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分条描述。
4.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中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内容和学生难以掌握的内容。
5.学习评价设计
学习评价设计突出诊断性、过程性、表现性、激励性。
6.学习活动设计
阐明设计意图,呈现具体教学片段,如关键问题、教与学的活动。完成1个学习任务一般需要通过几个教学与学习活动,在每个活动中需要呈现教师的关键提问、对学生预设以及相关的学习支架,如学习资源、工具、任务表等。
任务一:xxxxxxxx
任务二:xxxxxxxx
7.板书设计
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的板书。
8.作业设计
突出和教学实践结合的作业设计。
9.教学反思和改进
单节课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
四、专家点评
可从主题活动的选题价值、主题设计与课时设计、教学与学习过程、特色和创新、改进建议与指导等方面点评,300字以内。
附件2
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征集信息表
推荐方式
1.教研项目
2.市级教研室推荐 |
市区 |
所在学校 |
设计者(不超过5人) |
指导者(不超过2人) |
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
通讯地址(证书邮寄使用) |
实施年级 |
执教学科 |
所跨学科 |
使用教材版本 |
单元主题 |
学时主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可增行)
|